“从流拍 4 次到溢价成交,阳光城上海总部大楼终易主”
一槌定音,杨浦滨江地标五度拍卖终觅买家。
9月29日,阿里资产拍卖平台显示,位于上海杨浦滨江的滨江国际广场1号楼以13.1亿元成交。这栋原名“阳光控股大厦”的建筑,曾是闽系房企阳光城集团的总部所在地,历经五次拍卖、降价超8亿元后,终于迎来新主人。
此次拍卖吸引3名竞买人参与,经过37轮加价,最终成交价较11.3亿元的起拍价溢价15.9%,按47743.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计算,单价约2.74万元/平方米。
而在2024年1月首次拍卖时,其起拍价高达21亿元,单价折合4.4万元/平方米,如今价格较首次起拍价已折价37.6%。
展开剩余85%资管有道查阅拍卖页面竞买公告材料发现,该产品有四层权益架构,存在抵押,抵押人为中建投信托,穿透后为“华泰佳越-阳光控股大厦资产支持专项计划”,拍卖由华泰资管发起,交易形式非股权形式,而是受让资产。
四层权益架构:从信托到专项计划的资产链路要理解这宗交易的复杂性,需先厘清其层层嵌套的权益架构。根据拍卖文件与交易合同披露,该物业的权益归属涉及四方主体,形成清晰的权利传导链条:
资产源头:上海润渝置业有限公司(下称“润渝置业”)是物业的直接权利人,持有沪房地杨字(2014)第003105号、第003106号两本房产证,涵盖杨树浦路1056号等四处地址的建筑与土地使用权。
信托持股:中建投信托设立“阳光控股大厦单一资金信托”,持有润渝置业100%股权,并对其享有9.33亿元信托贷款债权,这构成了资产的核心金融绑定。
受益权持有:华泰证券(上海)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“华泰佳越-阳光控股大厦资产支持专项计划”管理人,持有上述信托计划的全部受益权,成为实际处置主导方。
最终交易:本次拍卖由华泰资管发起,直接转让润渝置业名下的物业资产,竞买方通过受让资产完成交易,而非股权收购。
“这种架构是房企融资常见的‘资产证券化+信托’模式,如今却成了债务处置的‘解套工具’。”一位熟悉地产类信托的业内人士向资管有道解释,华泰资管作为专项计划管理人,需通过资产处置实现对证券持有人的兑付。
抵押与纠纷:9.33亿抵押权下的三重“包袱”这栋滨江地标之所以多次流拍,核心在于其背负的抵押与纠纷“包袱”。根据交易合同与拍卖公告,资产存在三项关键权利限制:
1.核心抵押:9.33亿债权的优先受偿
物业已为中建投信托设立抵押,对应沪(2019)杨字不动产证明第10007140号,初始债权金额9.33亿元,债务人为润渝置业及关联方上海臻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。
这意味着拍卖所得需优先清偿该笔债务,剩余部分才能用于其他债权兑付。
“这是典型的‘以资抵债’处置逻辑。”一位金融律师指出,中建投信托作为优先级债权人,通过抵押实现风险隔离,是本次交易能推进的关键前提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华泰资管在拍卖公告中明确承诺,将在过户前解除该抵押,这为买家扫清了核心障碍。
2.租赁纠纷:1.8亿欠款与清退难题
更棘手的是资产占用问题。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,阳光城集团及关联整租方拖欠租金、物业费合计1.815亿元,润渝置业随后提起三起诉讼,均获法院支持,判决要求解除合同、返还房屋并支付欠款。
但截至拍卖成交,整租方及阳光城集团仍未腾退物业。
更复杂的是,阳光城控股子公司以“存在租赁合同”为由,对地下二层车位及9F、18F、19F办公区提起四起执行异议,案件至今未判。
拍卖文件明确提示:“竞买方需自行清退占用方,管理人不做任何承诺。”
3.资产保全:110万纠纷冻结部分房产
除核心抵押外,物业1011室因上海阳达光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提起的110余万元经营纠纷诉讼,已被法院保全至2027年6月。
虽华泰资管承诺过户前解除该保全,但这类“小额纠纷冻结大额资产”的情况,或让不少买家担忧存在隐性债务。
五次拍卖背后:从21亿到11.3亿的降价求生
这宗资产的处置历程,堪称阳光城债务危机的缩影。
从2024年1月首次拍卖到2025年9月成交,其起拍价经历四次下调,背后是市场对风险的重新评估:
2024年1月:21亿起拍,无人问津
此时阳光城逾期债务已达640亿元,但市场仍对头部房企资产抱有期待。21亿元的起拍价对应4.4万元/平方米单价,与区域市场价持平。但彼时抵押未明确解除、清退责任未划分,导致零报名流拍。
2024年2月:19.81亿二次流拍
起拍价下调5.7%,但恰逢房地产销售数据触底,投资者观望情绪加重。更关键的是,阳光城当月新增3起执行案件,市场对资产隐性风险的担忧加剧。
2025年7-8月上架两次:从14.57亿降至13.12亿,仍遭冷遇
起拍价较首次下降30%,但阳光城债务规模攀升至698亿元,且子公司昆明通盈地产进入破产程序,风险传导效应显现。加之执行异议案件尚未开庭,买家对清退成本难以测算。
2025年9月:11.3亿起拍价,13.1亿终成交
处置方终于释放关键利好:明确过户前解除抵押与保全,同时起拍价降至11.3亿,较评估价折价40%。
近期3次拍卖上架
行业镜像:678亿债务压顶下的资产处置困局这栋总部大楼的易主,折射出出险房企资产处置的普遍困境。
6月23日,阳光城集团发布《关于逾期债务、累计诉讼等进展情况的公告》披露,截至公告披露日,公司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金额 678.86 亿元。
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 2025 年 7 月,阳光城集团累计 197 条被执行记录较2023年增长50%,累计197条被执行记录,对应的被执行总金额达 163.02 亿元,同时伴随 171 条失信记录、707 条限制消费令。已实质性处于破产边缘。
其核心资产处置普遍面临“三重矛盾”:一是价格预期差,房企希望高价变现,而市场要求风险折价;二是权属复杂性,嵌套的融资架构导致权益厘清耗时数月;三是隐性成本高,租户清退、纠纷解决往往产生额外支出。
“别看拍卖了5次,但这宗交易算是相对顺利的。”业内人士表示,多数出险房企资产因涉及交叉担保,处置周期长达18-24个月。阳光城上海总部大楼能在20个月内完成核心资产处置,得益于“抵押清晰、权属明确”的前期基础。
对于新买家而言,挑战才刚刚开始。按交易合同约定,需在10日内支付尾款,且自行承担清退成本。
夕阳下,滨江国际广场1号楼的玻璃幕墙仍反射着黄浦江的波光,但楼内的主人已从野心勃勃的扩张者,变为精打细算的资产管理者。
这栋建筑的易主,不仅是一家房企的兴衰注脚,更是中国房地产从“高杠杆扩张”向“精细化运营”转型的生动缩影。
欢迎转载如何配资,请注明来源!稿件相关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!
发布于:上海市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